您现在的位置:澧水公司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心得体会>> 正文内容

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热学热议二十大】张琼文

作者:张琼文 来源:财务部 审核: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导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实现伟大梦想。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思想、实践和梦想,是党的群体智慧结晶、百年奋斗成果和继续推进民族复兴檄文,充分体现百年大党奋斗不息的实践、引领时代的担当和关注人类整体命运的浩大情怀。报告大气磅礴、志存高远、浑然一体,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个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学习感受。

一、二十大报告准确标定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一是标定了时间定位。从党的奋斗历程来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历经百年,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民族独立、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升,带领人民从近代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从十年伟大变革来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并驾齐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制度保证更为完善。从当前所处阶段而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目标,当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是标定了空间定位。从贸易地位来看,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在以贸易作为国际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局势中,我国的地位更加突出。从自身面临的处境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多极之一,国际力量历经深刻调整,当前遭遇了极大的外部打压遏制,面临着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多重挑战,随时可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从世界格局走势来看,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社会面临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历史挑战,遭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时代场景。中国致力于携手世界人民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世界新格局改革体系的开创者。

二、二十大报告深刻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

报告的第十五部分重点论述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将“伟大工程”单列进行阐述,在文章整体布局上体现从严决心。

一是创新了实用的方式方法。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通过纠治“四风”、反对腐败、巡视巡察,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从窄到宽,不断扩大监督覆盖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改变了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二元对立,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真正体现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二是创新了连贯的体制机制。设立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通过纪律检查和监察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相互衔接的监督格局。颁布实施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改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有效衔接司法,促进纪法贯通,实现了依规治党。

三是创新了丰富的理论思想。通过方式方法、体制机构的改革创新,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第二个答案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成果,是新时代十年的重大理论创新。

三、二十大报告体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磅礴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是五千年不间断文明传承的核心精华,新时代焕发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一是不忘初心与全面从严治党紧密结合。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为全面从严治党充分赋能,在历史深处找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认同和文化内涵。党将“不忘初心”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结合,为优秀者凝心铸魂,为徘徊者敲响警钟,为执纪者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和强大的精神武器,并与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契合。

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天下大同。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互相呼应,将“天下”的观念贯穿到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等多个维度,是“大同”思想的时代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新语,获得无国界的情感认同,并构建了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共同体”话语。

三是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是对十年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伟大实践、贯通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精华。该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秉持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和理论品格,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科学理论不断激活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活力,当代马克思主义气质风格更具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