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梦 破浪前行——澧水公司白竹和磨子岭风电项目百日攻坚并网发电纪实
登上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东部湘桂边境地带的都庞岭,极目远眺,一台台白色“小巨人”在山岭上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在云雾之巅,随风起舞,深蓝色的“澧水公司”大字在蓝天白云下愈发光彩夺目,一幅“岭上风光无限好”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里是广西全州白竹、磨子岭风电项目现场,平均海拔870米,风力资源丰富,也是澧水公司全资子公司澧能公司在广西全州开辟的第二“战场”。两个风电项目于2025年5月29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共安装26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3.06亿度,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精准施策打响百日战役
今年2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风电行业即将迎来划时代变革。为实现电价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公司广西白竹和磨子岭两个风电项目要在5月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为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统筹协调和全面推进力度,2月10日,澧水公司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策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决定成立白竹、磨子岭项目“保发电”现场工作组,与白竹磨子岭项目建设部共同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难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展。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百日攻坚战正式打响。
“当前白竹和磨子岭两个风电项目距离发电目标已不足四个月,要以非常之志、非常之势、非常之举,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形成同向同行、攻坚克难、使命必达的强大力量,严把工程安全关、质量关和进度关,确保项目如期投产发电。” 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徐磊对项目建设提出要求。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也没有哪个项目是轻轻松松就能建成的,只要大家有干事创业的信心,克服困难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的恒心,再大的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 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陈印辉多次深入施工现场与项目参建人员交流座谈,为大家鼓舞鼓劲,提振信心。同时她还提出,各参建方要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齐心协力,背水一战,共同打赢这场“保发电”攻坚战。
公司现场工作组入驻项目现场后,立即对安全、质量、进度开展全面指导和督促,第一时间摸清两个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建立了“三级进度管控”模式,实施“日计划纠偏、周目标考核、总节点刚性”动态管理机制,一项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
桂北天气雨水多,山上多是大风大雾,且从3月开始进入汛期。为确保风机吊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工作组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精准作出预判,同时结合多年建设管理的经验,通过研究“运输—吊装—电装”作业时间窗优化算法,最大限度抢抓有效作业窗口期。项目参建人员不分昼夜勠力坚守,每天超12小时奋战在一线,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17台风机的吊装、电装、整改和调试,为后续机组并网发电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资金短缺、设备供货滞后等“卡脖子”问题。现场工作组坚持法治化、规范化解决路径,联合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合同履约专项梳理,统筹协调地方政府、供应商、参建单位等各方,派专人驻厂督造,协调叶片、塔筒等关键设备运输,全力保障施工连续性,为冲刺发电目标扫清障碍,项目较计划提前3天实现全容量并网目标。
协同作战攻克多项难题
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技术难、标准高……面对不足百天的全容量并网发电时间节点,项目建设部全体人员立下了“保安全,重质量,奋勇拼搏,全力实现如期并网发电目标”军令状。
安全生产是项目的生命线。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安全,才能在行动上切实保障安全。为此,项目建设部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狠抓隐患排查治理,细化施工安全措施,强化参建人员安全培训。结合风电场建设实际,把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这个法宝运用在项目建设中,组织各参建单位对土建施工、大件运输、风机吊装、其他作业及建设服务等类别实施安全生产全链条管控,制定了《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清单》,共查找出危险源308个,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案,明确风险责任人,确保项目安全可控在控,最终实现了“零事故、零伤害”安全管控目标。
运输道路是风电项目建设的关键基础工程。可这里山路陡峭难行、曲折蜿蜒,雨后的道路更是泥泞不堪。为了确保塔筒和叶片顺利运送到指定机位,项目建设部全体成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创新采用“场内道路硬化+场外道路错车平台增设”方案,对关键道路进行混凝土硬化及碎石铺填,同时增设7个错车平台,以“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决心和“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顽强执着,顺利完成了这一项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完成的任务。
由于前期已吊装风机未同步开展电装,26台风机电装工作直至2月底才全面启动,时间迫在眉睫,进度刻不容缓。为尽可能为全容量并网留出准备时间,原本住在六字界升压站项目建设部有关人员主动要求提前搬到白竹升压站的毛坯房,没有床铺就打地铺,山上平均气温只有几度,到了夜里更是湿冷难耐,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可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
工程建设难免面临山路运输受阻、征地协调复杂、天气条件恶劣等多重挑战,但只要全公司上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正是凭借着“不服输”的信念,项目建设部全体人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砥砺奋进”的干劲和“舍我其谁”的拼劲逆风前行,以“一日无为、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也许风会停,但梦想永远不会,百日攻坚的每一天都凝聚着澧水风电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这一段关于责任、奋斗与荣光的无悔岁月将永远被铭记。
冲锋在前点亮能源之光
项目建设中,有这样一群勇敢、坚毅、乘风破浪的追风人,从踏上风电项目建设之路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能常伴双亲左右,不能常留妻儿身边。特别是在这最后的百余天里,项目建设现场涌现出一批冲锋在前的“战士”,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全力以赴、日夜兼程,用智慧和汗水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澧能公司总经理莫正潮,是项目攻坚的“主心骨”。作为项目经理,他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团队连续数月驻扎项目现场,严把质量和安全关,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澧水追风人的责任和担当。
澧能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邓爱民每天超12小时奋战在吊装现场,当别人都已进入梦乡,他还裹着结冰的棉衣,用沙哑的声音指导吊装,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践行铮铮不变的誓言。
综合部主任欧阳钢,在开展征地协调过程中,主动把手机号码设为“村民热线”,日夜奔走在在田间地头,每天2万多的运动步数,是他与项目共同前进的步伐。
项目建设部副经理黄立波,面对大件运输的重重困难,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凭借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优化方案、各方协调,全力保障塔筒和叶片安全抵达,为项目顺利并网提供了坚实保障。
90后女生曾丹,以柔肩担起重任,每天穿梭在各个山头甚至是爆破现场,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梦想的距离,以心中炽热的光芒驱散项目建设的重重阴霾,用青春书写着项目建设的精彩答卷。
“婚期往后延,工期决不误”,从江垭电站抽调支援项目电装的高强强和现场运维人员曹浩、陈湘奇,为了助推项目如期发电,一再推迟婚期,他们的表态掷地有声、坚定有力、令人动容。
00后大学毕业生曾锦川,为了尽快胜任岗位工作,每天起早贪黑,疯狂“啃读”各类规程,逐步从一名“小白”成长为风电场的“战士”。而他坚信所有的困难都是考验,让他更强大,也更有力量。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责任,这是澧水人的担当,也是澧水风电人的使命。公司始终践行“双碳”国家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奉献清洁能源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还将继续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阳光倾洒在都庞岭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温暖而又熠熠生辉。白竹、磨子岭风电项目已然成为澧水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抹绿色。擎天的风机,徐徐林立,奏响了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铿锵乐章。而参建者们餐风露宿的艰苦,连夜鏖战的不眠,辗转奔波的劳累……都将化作绿色电能送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澧水公司还将继续追风逐梦、破浪前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